各位朋友,收信平安:
廚餘經過消化槽處理之後,除了會產生沼氣以供生質能發電,還會產生「沼渣」、「沼液」等副產品,這些肥份理論上都可以回歸大地,成為有用的農業資源,但事實上卻沒這麼簡單,是需要配合農業專業、有計劃去做的事情;環保單位面對沼渣沼液每天持續產生,難免大多會尋求一勞永逸、讓這些資源從自己面前快速消失的方法,卻可能不利作物生長與土壤健康。
對於台中外埔廠而言,沼渣由於量小,問題不大,目前由台中市府委請業者拿去製成有機質肥,沼液的部分則規劃未來就近澆灌農田。但是沼液的農田澆灌,是需要天時、地利、人和的事情:除了要有大片農地和儲存空間,也需要考量這些沼液品質、應用對象與澆灌時機,提送澆灌計畫給農業機關審查,更不要說需要跟農民溝通了解意願。
這是個既專業又繁瑣的事情,國外有專業公司在從事這項服務,國內卻因為剛起步,還沒市場化,而由沼渣沼液產生者在農業機關審查下,自行負責。其實沼渣沼液有許多用途,但仍須考量其風險與環境影響,有待農委會與環保署攜手合作,制定規範及建立有利發展環境。
除了沼渣沼液應該如何回歸大地的議題外,本期文章還有探討廚餘油鹽含量問題如何影響台中市府的料源選擇,以及下水污泥的去化困難如何影響閒置消化槽的轉型活化,有興趣者請詳見全文。
敬祝
平安愉快
看守台灣協會 敬上 |